苗木病虫害防治,农药以外还有这些好方法

                                          苗木病虫害防治,农药以外还有这些好方法!

常言道:“三分种,七分养”,所谓“七分养”除了日常的养护管理外,病虫害防治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环境及资源问题,一味地追求病虫害的速杀效果,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许多隐患。

 

 

 

 

 

不可不知的危害

 

 
 

 

 

 

 

1. 过度使用农药的坏处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过度依赖农药,会使害虫或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或使植物出现药害的症状。

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其中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受到严重污染;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1/10

 

2. 从养护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绿化苗木行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隐患:

1. 现在园林栽植品种单一,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病虫害,既有可能形成大面积灾害;  

2. 在引种栽植时,购进发生过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栽植,在日后栽植过程中,苗木会出现生长萎靡、枝条瘦弱等影响苗木质量的各种问题;  

3. 在防治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及天敌,不仅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也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

 

 

 

 

安全环保的防治措施

 

因此,我们在苗木养护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农药,尤其是在提倡建设生态园林的当下。除了农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从多思路出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从源头上切断外来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和途径,不引进、不使用带病源、虫源的为害植株。

 

 

2. 多研发和使用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的植物新品种

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3. 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行生物群落防治

合理利用各种植物的生理特性,科学设计,合理搭配,有计划地配植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这样做,不仅可以用植物的多样性来美化、丰富周围环境,又可利用植物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来达到切断病虫源传播途径的目的。

 

4. 加强养护管理措施,增强植物本身的抵抗力

如适时适量、合理地给植物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结合冬季的整形修剪,疏除病、虫、弱、枯枝,使植株内冠通风、透气,不仅可以使植株外形更加优美,生长健壮,使植株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抵抗外来病虫情及不良因素的侵扰。

5. 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阻隔,就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害虫侵袭或生活周期;诱杀或忌避,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配以杀虫剂,进行诱杀。比较常用的有白炽灯、黑光灯、双色灯诱虫饵料加农药糖醋酒毒液诱杀害虫;国外有利用高频电流、微波加热、放射能、激光、红外线等高科技防治害虫的。

 

6. 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的,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它生物物质利用等方面。如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它代谢产物来保护微生物防治。  

上述6种措施中,以第3、第4种方法的实际发展空间最为广阔,也是今后园林栽植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发展和采用的手段。  

 

 

 

对行业人的要求

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要求苗木人牢牢掌握病虫害的生态性、危害方式、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有效防治措施,不能把工作重心只简单地放在能防病除虫这一点上,而是要充分考虑人、环境及资源等诸多问题。

 

 

苗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