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如何护笋养竹? 毛竹的种植与管理
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用处广、价值高、一次造林永续使用等特性,是经济效益、生态功用、观赏价值很高的林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南边优势林种之一。
护笋养竹是行进竹林密度、添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毛竹地下体系结构者。挖掘鞭笋,不只直接阻止新鞭鞭延,并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削减,成竹质量差。
1.慎重挖冬笋
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出笋量削减。因受气候、养分等要素束缚,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逝世,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科学慎重的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数腐熟的饼肥,但需避免肥料与竹鞭直接触摸,避免伤害竹鞭,影响来年出笋量
2.精心管春笋
四至五月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制止挖掘健旺春笋,清明,谷雨是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竹林中常呈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添加收益,又可避免竹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一是竹笋生长缓慢,笋梢懈怠、无光泽;二是早晨笋尖上无“露珠”和笋壳上的毛干枯。此外,春笋出土后,竹林内制止放牧,一起要做好笋期中的病虫害防治。
3.修山
修山便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散布于林地,使其迂腐为有机肥料。修山每年进行1-2次,时间是7-9月,只进行一次的时间最好在7月初。
4.垦复
垦复便是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行进竹鞭孕竹量。垦复时间以7-8月份最佳,大埔民间有“7月挖金,8月挖银”之说。竹林翻地,一是在7-9月浅锄,深度10-15厘米;二是冬天垦复,深度20-30厘米,成林多只进行冬天垦复。垦复时要求去“三头”,即挖去竹蔸、树蔸和捡去石头。林地陡峭能够全面翻地,斜度20-30度的竹林宜带状翻地,35度以上竹林一般不宜翻地。
5.竹林上肥
以厩肥、堆肥、绿肥、塘泥、废物等有机肥为主,辅以一定量的化肥。上肥可分三期进行,即冬天结合垦复施用迟效性有机肥作“长竹肥”,发笋前一个月左右施用速效性氮肥作“长笋肥”,5-6月份施用速效性氮肥参与一定量的磷钾肥作“长鞭肥”。竹林常用沟施和穴施两种办法。沟施时,沿等高线开挖8-10厘米深度的浅沟,沟间隔1-1.5米,将化肥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穴施时在竹株上方距竹根约有20厘米处开一深10厘米左右的半圆形浅沟,将化肥施入后即覆土。留意化肥不要与竹鞭触摸,避免灼伤鞭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