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简介
凤尾蕨(学名:Pteriscretica L. var. nervosa (Thunb.) Ching et S. H. Wu ),又叫井栏草、小叶凤尾草,植株高5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边仅有矮小锯齿,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常下延于叶轴,其下一对也多少下延;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一回羽状;不育叶的羽片(2)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表面平滑。
凤尾蕨其实是欧洲凤尾蕨(Pteriscretica L.)的变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大都省份皆有分布,生石灰岩地区的岩隙间或林下灌丛中。凤尾蕨是花卉市场里面最常见的盆栽绿植。

除了凤尾蕨,花卉市场还有不少其他品种,最容易混淆的有银脉凤尾蕨和银线凤尾蕨这两种,别说一般花友,就是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和杂志也经常混淆,因而我们就把这两种做一对比。
银脉凤尾蕨(拉丁学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var.victoriae Bak.),又叫白羽凤尾蕨,植株高可达50厘米。根状茎细长,斜升或横卧,叶密生,二型;与叶轴同为禾秆色,稍光泽,光滑;叶片长圆状卵形,对生,稍斜向上,上部的无柄,下部的有短柄;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小羽片对生,密接,无柄,斜展,长圆状倒卵形至阔披针形,顶生羽片基部不下延,叶干后草质,灰绿色至褐绿色,无毛。分布于中国海南(崖县、南山岭)
上一篇:凤尾蕨的鉴赏
下一篇:适合养在室内蕨类植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