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绿化作用
乔木,在原产地高达25米;树干基部膨大,通常有屈膝状的呼吸根(低湿地生长尤为显著);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片脱落;枝条向上伸展,树冠较窄,呈尖塔形;当年生小枝绿色,细长,通常微向下弯垂,二年生小枝呈褐红色。
叶钻形,微内曲,在枝上螺旋状伸展,上部微向外伸展或近直展,下部通常贴近小枝,基部下延,长4-10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向上渐窄,先端有渐尖的锐尖头,下面有棱脊,上面中脉微隆起,每边有2-4条气孔线. 球果圆球形或矩圆状球形,有短梗,向下斜垂,熟时褐黄色,长2-4厘米,径1.8-3厘米;种鳞木质,盾形,中部种鳞高1.5-2厘米;种子不规则三角形,微扁,红褐色,长1.3-1.8厘米,宽0.5-1.1厘米,边缘有锐脊。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绿化作用:
池杉为速生树种,强阳性,耐寒性较强,极耐水淹,也相当耐干旱,喜深厚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植于湖泊周围 及河流两岸常出现膝状根,抗风力强;幼苗、幼树对土壤酸醎性反应敏感,当土壤pH值在7以上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生长不良;造林:可冬季造林,也可在春季2、3月间造林。可用1年生苗,但最好用2年生以上大苗栽植;
采用穴垦整地。如进行间作,则要全面整地;可采用1×2米或1.5-3.0米的株行距,如栽后不间伐,宜用2×2米或3×3米株行距。春季阴雨天是栽植好天气,晴天栽植后要浇水。抚育管理:栽植后2-3年内,每年要除草中耕二、三次;在干旱季节要浇水抗旱;林内最好间种粮、油或绿肥作物,直到林分郁闭为止。池杉的幼苗、幼树甚至大树;常生长双梢,抚育管理时,要注意剪除其中生长细弱的一个梢头,仅留一个主梢向上生长;树冠下部生长不良的侧枝以及在树冠内部显著影响生长的特别粗大的侧枝,都要及时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