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为啥要种塔柏
自上古以来便流传一些习俗,在坟地植树以安死者魂魄,清香之气可避免遗体腐烂和动物破坏,因塔柏四季常青,千年不朽,所以坟地四周多植塔柏,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死者魂魄的安否。
对于树葬遗俗有人认为是“灵魂归宿”,有人认为是“祖先崇拜”,也有人认为是纪念“初民巢居”。相通的是,死者的灵魂都要依托于树,这棵树便是典型的“墓树”,也是后世墓地所植之树的前身。若将树作为灵魂转移的对象,塔柏是华夏先民的首选。

周代塔柏树被作为最高等级的墓地植树,塔柏作为坟树是高贵地位的象征。《周礼.冢人》疏引《春秋纬》:“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药草;士四尺,树以槐。”
由于“礼制”的作用,坟的高低与树的种类与死者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春秋战国后期,周礼中严格的墓葬制度被突破,随着历史的变迁,塔柏从国君陵上的专利,成为凡人坟上的标记,以至于塔柏一词逐渐成为坟树乃至坟墓的别称。
而塔柏的使用和崇拜由来已久。从人类发现亿年前的塔柏化石到繁衍至今,塔柏在地球上生存历史超过一亿年,其种属在全球各地有着广泛地分布。中国最古老的柏树要数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也被称为“轩辕柏”,外国人称为“世界柏树之父”。沧桑岁月佐证着中国人的塔柏情结。
不仅仅是墓地,墓穴中之棺椁也与塔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