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梅白星病预防
症状及发病规律
1.初期
在嫩叶和幼茎上初生帧头状褐色小点。
2.中期
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0.3-1.0毫米,大可到2毫米,灰白色,中央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

3.后期
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脉发病使叶片扭曲畸形,嫩茎上病斑暗褐色,后变灰白色,上生小黑粒点,严重时可蔓及全梢,致使梢枯。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病叶或病茎中越冬,第2年春天通过风雨传播,在湿度适宜时侵染幼嫩茎叶。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为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时易发病。气温高于25℃则不利其发病。每年主要在春、秋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土壤缺肥贫瘠、过施氮肥、树势衰弱的发病重。
综合防治
(1)园艺防治
提倡施用酵索菌沤制的堆肥,增施复混肥,增复混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于3月底至4月中旬开始喷药,使用道通农业的满奇或中昇布津可有效防治,搭配阿卡迪安,增强茶梅生命力和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