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榔榆
北方榆树常见无需赘言,问题是宁波有没有榆树呢?查浙江植物志,有记载说“全省平原地区普遍栽培,尤以杭嘉湖平原最多”,似乎浙江西、北部常见,宁波并未被重点提及,应该也有,但小山尚未观察到。不过,榆树的变种—垂枝榆(Ulmus pumila L. 'Tenue')却是比较常见的,二号桥附近的甬港北路两边、儿童公园都有配置。垂枝榆叶子脱光的时候,枝干弯曲盘旋,形同龙爪槐,及至互生、多锯齿的叶子长出来,便可和羽状复叶的龙爪槐轻松区别开了。
榔榆之有小叶榆别名,是和科属长榆树相比较而言的,榔榆的叶子,多而繁密,质地相对更厚,而尺寸只有榆树二分之一左右,故称小叶榆。榔榆之所以被称为秋榆,是因为一般榆属植物多在春天开花,北方人春日外出时,总会摘点榆钱回去吃,独有榔榆花开在夏秋之际,故曰秋榆。
榔榆别名之中,红鸡油最奇怪,想来是指榔榆“伤口”流出的红汁液,很多关于榔榆古树的报道提到这一点。《国土绿化》2015年01期报道了陕西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北五星村云寂院内的一株榔榆,树龄约1610年,高约20米,树冠覆盖面积240平方米。据说,如此高大的榔榆,全国仅存4棵,是林木中的“活化石”。上世纪60年代,邻村一王姓村民试图砍伐此树当柴禾,但在砍伐大树主干时,树身流出血色汁液,被吓止。《十堰晚报》有一篇关于当地榔榆古树的报道,题目就是“十堰房县现3600岁古榔榆树,流出树浆如鲜血”。

榔榆别名之中,与树皮相关的最多,如掉皮榆、豹皮榆、挠皮榆等都是。树皮之与众不同,是榔榆最大的辨识特征。掉皮榆、挠皮榆两个名字,说的是榔榆树皮比较容易脱落,且是不规则脱落,中国植物志的描述是“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榔榆树皮脱落的斑块,颜色深浅不一,与科属长榆树那种深纵裂明显不同,有点像虫子咬出来的一样,斑块形同大大小小的祥云,又如猎豹皮毛之斑点,颇具艺术之美,和法国梧桐、豹皮樟属于同一种类型。
榔榆生长阶段不同,树皮颜色也不一样。年轻的榔榆,外层颜色灰白,内层米黄,看起来清新淡雅一些。宁波中兴路至福明路之间的姚隘路上,道路中间隔离带颇宽,布置有不少这样的榔榆。
年份较久的榔榆,树皮灰褐色,内层深黄,树干好似铸铁生锈一般,看起来非常结实。榔榆在陆地和岸边皆可生长良好,近水岸边的榔榆,基部还会生长出板根,帮助固定主干,畅通呼吸。
榔榆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姿态优雅,到深秋初冬,叶子还会变色,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树种。比起榆树,其适应性更强,分布更加广泛,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皆有。
上一篇:榔榆盆景养护知识要点
下一篇:王族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