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灯心草
灯心草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 》。
拼音:Dēnɡ Xīn Cǎo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

采收和储藏:全草:秋季采割,晒干;茎髓;秋季采割下茎秆,顺茎划开皮部,剥出髓心,捆把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状鉴别: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似粉条。一般长约50~60厘米,亦可达一米余。直径2~3毫米。表面白色或淡 黄白色,有细纵沟纹,体轻入水不沉,质极轻软,轻压略有弹性。易折断,断后白色,无空隙,气微,味淡。
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阿拉伯聚糖和木聚糖。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