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类及应用
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常见种类有箭竹、慈竹、单竹、毛竹、斑竹等。
箭竹别称滑竹、箭竹仔等,广泛分布于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海拔2000~2800米处的针叶林缘,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又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尚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

慈竹别称茨竹、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吊竹、子母竹等,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可用于治痨伤吐血以及制作竹编工艺品,也被用于制作竹编工艺品。
单竹秆高3~7米,径约5厘米,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厘米,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厘米,宽2厘米,质地较薄,背面无毛或疏生微毛。
四季竹秆高5米,径1~2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幼秆无毛,无白粉,为枝之节间半圆筒形或扁平。箨鞘绿色,边缘染有紫色,疏生有白色至淡黄色脱落性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紫色,卵状或偶见镰刀状,具粗直之遂毛。箨舌紫色近截状,青紫色短纤毛。箨叶绿色,阔披针形,基部收缩,先端渐尖,边缘具纤毛。每节分枝3枚,粗细近相等,扁平,每枝具叶3~4枚,叶耳紫色,遂毛四射,叶舌紫色截状,叶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笋期5~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