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害可以使侧柏发生大面干枯?
引起侧柏大面及干枯的病害是侧柏叶枯病的可能性最大,该病是近年来在柏树上刚刚发现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发生,在江苏、安徽等地发生最为严重。
而且该病一旦发病,发病速度十分迅速,死亡率或者濒于死亡率更是高达20%左右。在发病季节,发病植株常常呈现出一片枯黄,像火烧一样,仅仅梢部会残留一些绿叶。
发病症状:
柏树叶枯病在园林上主要危害侧柏、以及小龙柏,圆柏、中山柏等。主要危害植株当年的鳞叶、以及绿色的嫩枝。当侧柏受害后,树冠常常会出现似火烧状的凋枯,不易掉落,待第二年春天才会被风吹落。
在发病初期,受害鳞叶大多由鳞叶的前端逐渐向下枯黄,或者是从鳞叶的中部、茎部首先失绿,然后再向全叶发展,最后由黄色变褐枯死,像火烧一样。

受害植株一般是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的秋梢基本上不会受到伤害。受害枝条枯死后,在侧柏的主干或枝干上有时还会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也就是所谓的“树胡子”。
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菌一般在病枝上越冬,发病时间在不同地区会稍有差异,一般来说都是第二年春天4-5月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往往无法引起重视,待盛发期7-9月,病害蔓延严重时,大家才开始防治。
发病条件:
该病的病原菌为弱寄生菌,在柏树上的潜伏期可达二百多天,所以说任何可能引起树木长势衰弱的原因都有可能会诱发该病的发生,比如:
柏树生长的立地条件较差,土层较为浅薄、或者周围土壤透气性不好等原因,容易诱发该病发生;
同等生长环境条件下,较为老龄的柏树也容易发生该病害;
水肥管理较差,长期干旱、或者土壤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也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当侧柏种植密度过大,周围透风性、透光性较差,或者林内湿度较大时,该病的发生也更为严重;
栽植于道路两旁,冬季长期会有含有融雪剂的雪水流入时,会增加土壤的含盐量,也会容易诱发该病发生;
刚刚移栽的树木,树势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也容易被该病侵染;
该病菌的侵染时间每年只有1次,主要为每年的6月中旬左右,随雨水或者风力进行传播,然后在植株上潜伏,待第二年再开始发病;所以说该年6月份的降雨情况,将会影响第二年该病的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