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树和蜡烛之间有什么联系
白蜡树
木犀科,白蜡属。落叶乔木,高达10-12米。树皮灰褐色,裂皱浅细。羽状复叶对生,有长柄,小叶3-7枚。春末浅绿色小花与叶同时开放,花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蒴果窄长倒披针形,小坚果位于翅的基部。
白蜡属也叫梣(cén)属,梣属植物一共约70种,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整个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都有分布,中国约有其中一半原生种,包括白蜡树。

白蜡树的果实。这种果实称为翅果:子房壁上长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薄翅状附属物。这些薄翅使得风能将果实带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白蜡树的翅果干燥后就可以随风飞舞,秋天随处可见。
新疆乃至于整个中国北方,除了白蜡树,更多见的是引进的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也叫洋白蜡,原产美国东海岸至落基山脉一带,是白蜡树的同属亲戚,两者非常相似。
白蜡树的得名比较有趣,木犀科的一些植物可以放养一种蚧科、半翅目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白腊虫所分泌的蜡,是古代制作蜡烛的主要原材料。
换言之,这些树是白腊虫的良好寄生对象,其中以白蜡树最常见,白蜡树就得名于此。
现代蜡烛是石蜡做的,但古代的蜡烛是怎么做的呢?
唐朝人还会在蜡烛里加入一些动物油脂,添加各种香药,颜色也多种多样。同时代的欧洲人也这么做蜡烛。总而言之,蜡烛在当时的全世界都比较昂贵,平民家中照明一般以点炬,也就是小火把为主,最好天黑就睡觉。
到了宋代,人们终于发现白腊虫是个好虫虫。在春天用布做成小袋子,放入一些白腊虫,遍挂在白蜡树上,让它们自由寄生。到夏天就可以收取树上它们分泌的白蜡,做法跟蜂巢蜡烛差不多,采下来用热水煮。
虫白腊产量大,价格低廉,使得蜡烛渐渐成了平民用品,普及开来。
在今天,城市里的白蜡树当然不是用来做蜡烛的,纯粹就是观赏用的行道树或绿化树。白蜡树环境适应性强,耐盐碱、抗涝、抗有害气体和病虫害,长势也很旺盛,适合城市栽种。
下一篇:白蜡树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