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黄杨病虫害防治方法

金边黄杨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叶黄杨的变种之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
 
1.黄杨绢叶螟
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临时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白色,前翅前缘、外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毛有光泽,紫红色闪光。幼虫头部黑色,胴部黄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深绿至墨绿色,气门线橙黄色。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2至3代,以幼虫在苞中结薄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块、虫苞,集中烧毁。
(2)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
(3)幼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喷雾(注意:Bt乳剂严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喷施时于阴天的下午4点后效果较好)。
 
2.大叶黄杨尺蠖
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以蛹越冬,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翅底银白色,具淡灰色纹,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纹,中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一大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由黑斑点组成条纹9行。雄蛾腹部条纹7行。幼虫全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黑斑,气门线及腹线较宽,为黄色。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
(2)幼虫危害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3大叶黄杨叶斑病
危害严重时,造成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
病害发生在新叶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隆起的边缘外有延伸的黄色晕圈,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上面密布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1)选取健壮无病苗木栽植。
(2)于6月上旬至7月,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每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3次。
(3)冬季将落叶清除集中烧毁。

苗木推荐

相关文章